期貨信息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廣場--期貨信息

進口風險重挫白糖期價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中證網    時間:2015-03-10    瀏覽:3347次

       近四個交易日,白糖期貨持續下挫,昨日更是一度跌停,期間累計跌幅4.87%。從此前的上漲先鋒淪為當下的領跌品種,進口量成為引導國內糖價的主要變量。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進口量沒有如預期得到控制,那么不僅國內價格會大幅度回落,甚至可能導致已經形成的牛市預期化為泡影。

  進口許可引發重挫

  昨日,白糖期貨各合約普遍大跌,尤其近月1505合約亦即次主力合約,早盤開盤后不久便封死跌停,全日下跌205元/噸或4%至4915元/噸;主力1509合約盤中一度跌停,尾盤有小幅反彈,全日下跌197元/噸或3.85%,收報4926元/噸。

  “部分企業獲得配額外進口糖許可,或許是周五夜盤大跌以及周一白糖1505合約跌停的最直接原因。”光大期貨分析師張笑金指出,1月我國食糖進口39萬噸,低于市場預期的50萬噸,大量前期到港原糖尚未報關。進口受到限制是前期5月合約上漲的最大邏輯,現在進口環節有望松動,觸發周五夜盤平倉盤,進而引發周末銷區現貨市場報價下跌60-70元/噸。

  受上周五夜盤下挫影響,銷區報價在上周末出現了70-80元/噸的下調,產區報價周一均出現了調整,柳州中間商報價4900元/噸,下調100元/噸,南寧中間商報價4760-4840元/噸,下調150元/噸,部分糖廠站臺報價4900-4920元/噸,下調80元/噸。

  “現貨價格昨日普遍下調,糖廠在盤面上賣出套保的意愿較強。目前產區的生產已經基本結束,之后進入純銷期,通常情況下,3-6月相對低迷,而夏季消費近兩年增長有限,因此糖廠的思路仍以順價銷售、逢高沽空為主。”中信期貨分析師王聰穎表示。

       市場聚焦海外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產糖減產的預期從榨季初期就不斷被提及,并持續發酵,并成為白糖期貨上漲的強力支撐,主力和次主力合約迄今最高漲幅已經超過700元/噸。

  與國內糖價快速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糖價已經創出5年來新低,ICE11號糖自今年1月21日以來持續回調,最低下探至3月4日13.18美分/磅的階段新低,目前仍在低位徘徊。

  內外糖價走勢的迥異,使得配額內白糖進口價格下降至3500元/噸、配額外白糖價格下降至4500元/噸,內外價差也擴大至史無前例的高點。國泰君安期貨周小球指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進口量已經成為國內糖價的最后一道防火墻,進口量控制好了就是良藥,控制不好就是毒藥。

  “2014/2015榨季國內糖價上漲的邏輯基礎是產需缺口巨大,限制進口則是驅動糖價快速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產量對價格的影響將逐漸衰減,未來國際糖價和進口量將是引導國內糖價的主要變量。3-6月份是我國食糖消費淡季、關于國際糖價以及進口方面的利空因素不斷困擾市場,客觀上造成了糖價的下跌。”周小球表示。

  王聰穎也認為,國內減產和產區收儲利好基本已經被市場消化。目前市場的重點在于內外價差,價差有多大,這決定后續進口量以及進口糖沖擊力度。從當前市場表現看,原糖已經連創新低,內外價差持續擴大,進口盈利空間打開,進口積極性預計走高,這也就意味著后續食糖進口規模不容小覷。這也是市場對進口資格審批如此敏感的原因所在。而每年的食糖進口配額都是固定的,決定進口量的還是內外價差。

  從全球供應來看,美爾雅期貨分析師孫元奎表示,總體而言,雖然國內減產較嚴重,但外部供應環境仍比較寬松,且之前國際市場上本來就供過于求、庫存高企,本年度增產后供應壓力更大,國際原糖期貨轉牛尚需時日。

  國內方面,考慮到產量內減外增,今年進口利潤擴大是必然趨勢,后期可能進一步擴大,未來鄭糖上漲力度將主要取決于進口量,而和進口量直接相關的是我國的進口自律政策,目前效果尚可,如果本年度進口量控制在400萬噸以內,鄭糖未來牛市格局的基礎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