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油期貨“倒計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4-11-20 瀏覽:3304次
作為中國首只國際期貨品種,原油期貨的推出備受期待。
“全球的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海上絲綢之路、石油能化產品的貿易流通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總經理褚玦海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表示。
“能源中心一定會扎扎實實做好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工作都準備好,等待著。”
隨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下跌,世界原油市場格局日益波譎云詭,現貨企業對原油期貨的套保作用需求更加迫切,原油期貨上市日程亦箭在弦上。
萬事俱備引境外活水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產品與法律組、國際業務組負責人陸豐向記者表示,交易中心目前已經做好了原油期貨年內上市的各項準備,但具體推出時間仍待監管層批準。
“原油期貨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完成,交易中心的報告正等待相關監管機構的批準。待相關財政、海關和貨幣政策推出后,原油期貨的交易規則和細則就會浮出水面”。陸豐表示。
陸豐表示,交易中心在調研和論證中將潛在目標市場鎖定北美、歐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區。
潛在客戶包括境外期貨經紀機構、投行經紀業務部門、大型銀行、能源公司、自營機構以及基金公司等,不同客戶對原油期貨有不同關注點。
“基金公司更在乎原油期貨流動性問題,能否與國際市場油價保持總體方向一致的同時、體現亞洲市場區域性特點并由此提供不同市場間的套利機會。”陸豐表示,“能源公司更看重中國期貨市場實物交割模式能不能滿足貿易基本需求。”
陸豐還在會上表示,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原油期貨在上市之時,將推出夜盤交易,夜盤交易時間與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其余品種保持一致。
目前,上期所夜盤交易品種為黃金、白銀、銅、鋁、鋅、鉛,交易時間為晚上21:00至次日凌晨2:30,夜盤推出16個月以來,相關品種市場規模顯著擴大。
從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在自貿區掛牌,目前已滿一年。從相關準備情況來看,最近幾個月迅速升溫的“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提出,為原油期貨的推出增添了時代背景。
就在上個月,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與迪拜商品交易所(DME)在迪拜簽署了旨在加強合作、促進原油期貨發展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將在多個領域展開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中東資源集中地及亞太消費集中地的原油市場聯動。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近年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的演變,石油需求持續從西方國家轉移到中國、日本、韓國等亞太國家的趨勢將日益明顯。但在當今全球石油定價體系中,亞洲地區缺乏應有的話語權,而中國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亞洲地區石油基準價格定價中心。從原油期貨設計草案來看,其標的為中東中質含硫原油。
當前中國原油期貨設計遵循“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原則,能源中心已經制定了符合國際通行慣例、高效、安全、便利的原油期貨交割、檢驗細則。
套保避險需求升溫
長期以來,國際油價由紐交所的WTI(西德克薩斯)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交易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所決定,更符合亞洲特別是中國需求的中東原油價格缺乏價格基準。
隨著美元指數走強及主要產油國產量增加,原油價格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跌去近三分之一。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報78.92美元,WTI石油報74.69美元。
“國內石油企業現在非常迫切的就是利用原油期貨來規避風險,本輪油價下跌對能化行業的沖擊很大。”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陳蕊坦言。
由于國內大型石油企業都是一體化經營,每年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原油,油價每下跌1美元企業都要面臨很大風險。而國內大型石油企業保有的原油、成品油庫存量,價格大幅波動時卻沒有可靠的國內風險管理工具可資利用。
此外,由于煉廠沒有原油期貨等衍生品,在油價上漲的時候損失明顯,在油價下跌的時候其成本下降的收益亦無法取得。
“所以國內石油企業迫切需要通過原油期貨進行保值操作,希望國內原油期貨盡早推出,給產業鏈企業提供規避風險的工具。”陳蕊指出。
“中國每年都要從海外進口大量原油,由于缺乏價格話語權,對國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很不利。”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表示,“有了原油期貨后,國內原油加工、貿易等企業便可以利用更加便利的風險對沖工具來規避風險。”
據悉,根據現行管理和監管辦法,原油期貨未來潛在的合作方式將以國內期貨公司為中心,通過直接吸收境外投資者、代理結算、接受境外經紀委托三種模式推進。
“原油期貨本身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而這只是期貨市場探路國際化的開始。”陸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