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礦石需求不濟 跌勢難止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時間:2014-09-01 瀏覽:3609次
8月28日,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處于弱勢,多數品種下跌,僅秈稻、膠板、瀝青等少數品種上漲。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1501重挫2.49%,并且盤中創下上市以來新低,近月1409合約更是跌停封盤。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國內的鐵礦石市場來說,“高供應、高進口、低需求、低價格”的兩高兩低將成為礦石的“新常態”,價格下跌將會持續。
礦企仍在增產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因經濟增速放緩而導致鋼材消費下降,從而使得鐵礦石價格受到抑制。然而,全球鐵礦石巨頭們仍在增產。
近日,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執行官麥肯齊認為鐵礦石價格不太可能回升到每公噸100美元以上的價位,但該公司正準備在比預期更大規模的西澳礦場擴張中額外投入32.5億美元來提升鐵礦石產量。
“從客觀供應面來看,隨著從必和必拓到力拓等礦企提高產量,推動海運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鐵礦石價格在上半年已下跌33%。”生意社分析師何杭生說。
澳新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澳大利亞大型礦企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噸40-50美元,盡管鐵礦石價格已接近五年來最低水平,但他們仍在繼續增產。
數據顯示,7月礦石進口量為8252萬噸,創下歷史第三高水平。所以,未來礦石的供應只會只增不減,對于中國市場來說,大量的廉價礦石和海運供應將取代中國國內礦石和航運業的市場份額,從而推動價格走低。
何杭生表示,從宏觀需求面上看,一方面我國在近幾年的宏觀調控下,國內經濟結構和鋼企結構調整均取得明顯成效,使得當前穩增長經濟預期的質量和企業效益都有著顯著提升;但另一方面,當前微刺激政策下的經濟增長對國內鋼材的消費強度已經開始逐步下降,鋼材消量在下半年想要有顯著增長還是較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