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擬放閘商品期貨ETF
來源:東方早報 時間:2014-09-01 瀏覽:3301次
中國證監會29日發布《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指引》(簡稱《指引》)公開征求意見稿,國內商品期貨ETF將政策性放閘。
所謂商品期貨ETF,是指以持有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批準設立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掛盤交易的商品期貨合約為主要策略,以跟蹤商品期貨價格或價格指數為目標,使用商品期貨合約組合或基金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申購贖回,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基金。
根據國內券商申銀萬國研究所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全球商品ETF規模在2000億美元以上,其中商品期貨ETF數量占比71.60%、規模占比18.76%;美國市場前十大商品ETF中,有6只是商品期貨ETF。與此相對,在中國,上證所迄今已上市近40只ETF,但商品ETF尚屬空白。
《指引》規定商品期貨ETF所持有商品期貨合約的價值合計(買入、賣出軋差計算)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90%、不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110%。同時,將除支付商品期貨合約保證金以外基金財產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可在保證基金的絕大部分風險暴露來源于商品期貨市場的前提下,進行現金資產管理。
針對風險防控方面,由于商品期貨合約采用保證金交易,可以進行賣空或放大杠桿操作,為控制有關風險,保持商品期貨ETF風格穩定,《指引》在控制杠桿的同時還規定,商品期貨ETF持有賣出商品期貨合約只能用于風險管理或提高資產配置效率,防止投機行為。
證監會同時發布了《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具體內容包括落實簡政放權,調整行政許可項目取消和下放的相關內容;降低準入門檻,擴大期貨公司股東范圍,優化股東條件;完善期貨公司業務范圍;擴大對外開放,明確期貨公司引進境外股東和設立境外機構的規則;強化期貨公司信息披露義務,健全信息報送及公示制度等。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說,這將是加強對期貨公司的事中事后監管,提升期貨公司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