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信息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廣場--期貨信息

鄭糖翹尾行情值得期待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8-18    瀏覽:3638次

        鄭糖歷經兩個多月的下跌后,上周二開啟上漲行情,截至昨日收盤,鄭糖主力1601合約上漲超過300多點并報收于5401元/噸。對此筆者認為,目前食糖基本面整體轉好,翹尾行情值得期待,但是這需要觀察2014/2015榨季結束前食糖的進口數量和現貨銷售情況。至于2015/2016榨季糖市牛途能否再續,進口政策則是關鍵。

  食糖基本面整體出現好轉跡象

 

  食糖基本面好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際原糖價格偏低導致今年前6個月食糖進口量偏多,預計7—9月食糖進口量可能會下降。據統計,1—6月我國食糖累計進口量為231萬噸,同比去年增加91.81萬噸,增幅為66%。二是7月底開始,食糖現貨成交情況逐漸轉好。供給端受廣西臨儲糖解禁后沖擊市場,加之進口糖和走私糖帶來的沖擊,7月食糖現貨成交有限;需求端則受到國內多地陰雨天氣影響,表現為旺季不旺。但是從7月底開始,隨著市場對回調至低位的糖價接受度提高,市場信心逐漸恢復,市場買貨意愿明顯增加。三是糖協銷區調研利好顯現。中國糖協于8月10日—15日組織赴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食糖主銷區進行消費調研。從反饋的信息來看,目前食糖銷量與去年持平,扭轉了之前的偏悲觀預期。四是鄭糖倉單壓力逐漸減輕。鄭商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鄭糖倉單量為21563張,比最高倉單量的46807張(5月11日)幅度減少50%以上。倉單數量的快速下降有助于盤面減輕壓力,利于糖價后期上漲。

  關注現貨銷售節奏和進口數量

  食糖翹尾行情能否完美演繹,主要體現在現貨銷售節奏和進口數量上。

  首先,食糖現貨銷售主要看貿易商囤貨需求能否啟動。2013/2014榨季末,食糖191萬噸庫存能夠被快速消化隨后又沖擊國產糖銷量,體現的就是貿易商囤貨帶來的“蓄水池”收放效應。并且這種效應在2014/2015榨季糖價先漲后跌的演繹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有消息稱,近期貿易商買糖意愿增加是因為已經簽售了下游訂單。如果情況屬實,那么食糖現貨放量就不能定義為貿易商的囤貨需求,這對糖價的拉漲作用有限。

  其次,進口數據方面,市場預計7—9月食糖到港量為120萬噸。如果按照食糖嚴控進口的目標,7—9月食糖進口量每月將為20萬噸,即未來3個月食糖進口總量為60萬噸。那么剩余的60萬噸食糖是全部進入保稅區,還是會有部分食糖被新增為進口額度,這對糖價的影響同樣顯著。

  進口政策是扭轉未來糖價的關鍵

  新榨季利多題材發酵的時間窗口逐漸臨近,其中包括食糖減產、企業推遲開榨、食糖供給空窗和成本抬升。

  一方面,市場預計食糖產量繼續下降。有產區調研結果顯示,2015/2016榨季國內食糖產量將為900萬—950萬噸,繼2014/2015榨季食糖減產276噸之后,2015/2016榨季食糖或再減產100萬噸以上,這將導致國內食糖供給缺口再度放大。食糖減產題材的發酵一般在榨季初期,一旦食糖開榨推遲,將導致11月前后食糖供給偏緊,由此或引起鄭糖1601合約出現拉漲行情。

  另一方面,在新糖成本上。市場預計,今年甘蔗收購價的抬升和規模效應的遞減,會導致2015/2016榨季食糖生產成本被推高至5200—5300元/噸,比2014/2015榨季提高400元/噸以上。

  筆者認為,食糖價格能否在利多題材支撐下出現與去年類似的上漲行情,進口政策是扭轉未來糖價的關鍵。只有明確繼續控制食糖進口的目標,才能在國際原糖整體弱勢的大環境下,保證國內糖價的優勢,從而促使國內糖市再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