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信息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廣場--財經信息

國內企業大豆違約創十年新高 違約金額達3億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4-04-15    瀏覽:3357次

 

韓璐報道:

  [ 企業目前經營狀況不理想,陷入虧損或者資金狀況不佳,銀行在評估后對其還款能力難以產生信任,便會停發信用證 ]

  近日,由于國內加工企業難以從銀行開具信用證,中國買家出現大量拖欠和大豆貨款現象,違約金額達3億美元左右,規模創下10年新高。大豆業的頻繁“洗船”違約現象也進一步折射出目前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的資金短缺以及國內市場需求的低迷。

  資金鏈短缺

  卓創咨詢農業分析師蘭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國內的壓榨企業陷入虧損,企業加工一噸大豆約虧損500元,資金鏈出現問題導致信用證政策收緊,加劇違約現象。其數據監測顯示,2013年以來國際大豆到港完稅價格就始終處于高位,目前均價在4400元/噸左右,盡管相較去年的4500~4600元/噸完稅價格有所回落,但下游、價格受到終端消費市場疲軟影響也下滑嚴重,豆油市場價格在6900元/噸左右,豆粕在3600元/噸左右。

  中華糧網信息部副部長郭清保告訴記者:“目前豆油市場價格從2012年的9500~9600元/噸起持續下跌,但依舊處于消費疲軟、有價無市階段。而豆粕受到養殖業的低迷影響,消費需求也進一步減弱,價格受挫嚴重。根據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大豆加工企業普遍開工率僅30%~40%,而往年普遍在50%~60%左右。”

  飼料加工企業(,)(002567.SZ)近期發布的2014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也顯示,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304.5萬元~2016.0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45%。公司方面表示凈利下滑主要是由于2014 年第一季度受生豬存欄量增加及消費需求的減少,養殖行業出現行業性虧損,豆粕等飼料銷售增長放緩導致。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進口大豆的信用證模式比起銀行貸款效率更高,給不少沿海進口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資金優勢。而不少企業借此使貿易優勢轉為了融資的一種手段,背離了國家支持國際貿易的初衷。而一旦國內信貸收緊,融資進口大豆的資金出現短缺,成了目前屢屢發生“洗船”事件的重要原因。

  郭清保說,企業難從銀行申請信用證的原因包括企業目前經營狀況不理想,陷入虧損或者資金狀況不佳,銀行在評估后對其還款能力難以產生信任,便會停發信用證。除此之外,銀行近年來也在不斷收緊監管政策,作為票據替代工具的國內信用證業務監管也在日漸收緊,致使企業越來越難以通過信用證審批。

  產能過剩

  除此以外,國內大豆企業產能過剩、過量進口也是違約頻發的根本原因。王小語告訴記者:“國內大豆產能已經從1996年1000萬噸上升到了2013的1.35億噸。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來看,國內大豆加工量每年也就在6000萬噸左右徘徊,產能已經過剩1倍多。”

  對于目前進口過量現狀郭清保也表示認同,他告訴記者:“檢測信息顯示,目前國內港口進口大豆庫存約在650萬噸,較以往400萬~500萬噸的庫存量已處于高位。在往后消化一定量庫存后,對進口依賴超過80%的中國大豆市場進口可能會有一定程度回暖,違約情況會有所緩解。”

  對于中國進口大豆需求下降是否會影響國際大豆價格,郭清保表示近期可能會造成小幅波動,但由于中國尚未掌握定價權,所以影響恐怕有限。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