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信息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廣場--財經信息

海洋經濟區六龍鬧海各自為政 專家建議統籌規劃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時間:2014-02-18    瀏覽:4223次

??
近年來,我國發展海洋經濟區勢不可擋。2011—2013年,國務院相繼批復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和《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規劃》,加上2008年批復的《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北部灣和海南六大海洋經濟區。

  海洋經濟,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然而,由于缺少國家統籌規劃,各省份在發展海洋經濟時各自為政,出現了產能過剩、產業發展不協調等問題,為此,(,)技學會海洋分會秘書長張寶印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國家海洋局需要升格為國家海洋部,同時成立國務院海洋委員會進行統管。

  2013年我國海洋經濟

  約占全國GDP 9.5%

  1月16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是新的國家海洋局組建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年度總結會議。會議公布:2013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全年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到5.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9%。

  這個數據約占全國GDP的9.5%,距離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0%”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各地陸續公布的數據也十分亮眼:山東1月公布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萬億元,約占全省GDP的18.1%;廣東也對外公開披露,該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2013年將再次取得10%以上增長,預計全年將突破萬億元大關;福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預計全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900億元,同比增長15%,占福建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6.5%以……

  數據表明,海洋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有遼闊的海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優良港灣與6500多個海島,大陸和海岸線總長達3.2萬公里。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然而,要達到《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3)》提出的“到202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到12.44%”的目標,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和一些世界海洋強國相比,目前,我國海洋經濟在世界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海洋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廣順看來,在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中,傳統海洋產業居世界前列,但新興海洋產業規模不大;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但海洋科技總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區域發展海洋經濟各自為政

  差距的源頭來自于各省份發展海洋經濟各自為政,缺乏全國統籌規劃。

  海洋經濟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始于2011年。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威海南海新區被確定為重點建設的三大海洋經濟新區之一,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威海南海新區定位為: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產業為引領,強化港口、園區的帶動作用,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

  但是,讓威海南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邢海文感覺苦惱的是,他們守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這塊金字招牌,卻缺少國家給予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邢海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現在是我們發展海洋經濟的最好時期,但是對沿海地區怎么發展,國家只是指明了方向,沒有政策層面的支持,比如我們要發展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到底能給什么樣的政策鼓勵,現在都沒有。”

  同時,來自其他地區的競爭也接踵而至。2011年2月起,國務院先后批復浙江、廣東、海南、上海、福建、天津等海洋功能區或試驗區,2008年批復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在大力推進海洋經濟。一場城市逐鹿海洋的戰役正式打響,如何突圍勝出將是城市發展海洋經濟亟待破解的關鍵。

  “當然應該競爭,但是國家至少應該給一個方向,每個地方應該以什么產業為主。”邢海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2003年5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規劃綱要》將海洋經濟定義為“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濱海業等10多種。六大海洋經濟區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由產業趨同性導致的競爭不可避免。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各個省份的海洋經濟區自成體系,每個省份都在做自己的產業規劃,相鄰省份之間缺乏統籌,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復。

  對此,中國高科技學會海洋分會秘書長張寶印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建言,海洋經濟發展要根據區域資源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如果各個省份各自發展,互相不協調,必然導致重復和浪費。“不能說要發展海洋經濟產業,大家就一窩蜂地涌上來。國家應該從宏觀上進行調控,這也是利益平衡問題。比如山東應該做什么,應該以什么產業為主,國家對這些產業應該有統一的布局。”

  問題的關鍵是,誰來出面協調?

  建議國務院設立海洋委員會統籌管理

  早在2008年2月7日,國務院就正式發布《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調控、指導和服務,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壯大海洋經濟規模,優化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海洋產業布局,加快海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提高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

  有了規劃,但缺乏落實。按職能分工,國家海洋局理應擔當重任。

  我國的國家海洋局于1964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是國家海洋規劃、立法、管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是管理的監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依法維護海洋權益、組織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機構。2013年國務院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但是在張寶印看來,國家海洋局的級別還不夠。“國家海洋局如果是國務院直屬局還好一點,現在又隔了一層,屬于國土資源部管轄,有些事情就很難做。”張寶印直言,“國家海洋局應該權力更大一點,應該升格為國家海洋部。如果作為一個部,就能比較好地統管各個省份。”

  張寶印特別強調,即便國家海洋局升格為國家海洋部,同時也需要在國務院成立專門的海洋委員會:“委員會不能只有專家,還要有各個地區、各個政府部門的人員參與,這樣事情就比較好協調。這才是真正從國家層面上重視海洋建設。”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