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有色集體重挫 鐵礦石午后跌停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7-22 瀏覽:3731次
點擊查看大圖
周三(7月22日)商品早盤多數走低,午后跌幅擴大。其中,鐵礦石午后跌停,螺紋鋼跌3.33%,動力煤跌2.78%,熱軋板跌2.64%,滬錫跌2.18%,滬鋅跌2.16%,滬銅跌2.08%,滬鉛跌2.01%,焦煤、燃料油、滬鎳、膠合板、黃金、焦炭跌幅均超1%。漲幅方面,瀝青漲1.70%,LLDPE漲1.68%,菜粕漲1.67%,PP漲1.57%,豆粕漲1.37%。
滬鋅
點擊查看大圖
外盤走勢:隔夜倫鋅震蕩走低,收報2038美元/噸,跌0.54%。
消息方面:亞洲金屬網行業報道,湖南太豐集團恢復鋅錠生產;天津金火炬合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熱鍍鋅合金項目于7月16日投產;柳州中色鋅品有限公司6月氧化鋅庫存增加至1300噸;2015年上半年羅斯伯里礦鋅產量大幅增加。
現貨方面:7月21日SMM現貨0#鋅報價為15500-15600元/噸,均價漲20元/噸。據SMM報道,煉廠正常出貨,個別惜售挺價,貿易商保值盤被套挺價少出,不過終端需求疲軟,加之中間商畏跌觀望,令持貨商出貨受阻,整體供需兩淡。
庫存方面:截至到7月21日,LME倫鋅庫存451925噸,日減1400噸;滬鋅庫存方面,截至7月17日,滬鋅庫存報172734噸,較上周減少1619噸,連續8周下降。
觀點總結:期鋅長期仍然是看好,短期調整也有企穩的跡象。美元指數在連續拔高之后,回落壓力增大,有利于滬鋅結束調整。操作上建議滬鋅1509合約在20日線附近介入多單。
滬銅
點擊查看大圖
外盤走勢:隔夜倫銅沖高回落,其中3個月倫銅尾盤收跌0.12%至5453美元,較日內高點5545美元重挫1.66%,顯示上方拋壓較重,收盤價再創年內7月7日來的新低(5393美元),目前倫銅跌至均線組之下運行,短期下跌風險加大。持倉方面,7月20日倫銅繼續減倉1545至30.8萬手,該持倉量創下年內1月21日來的新低,顯示銅市人氣持續下滑。
行業資訊:中國6月精煉銅進口量為255067噸,環比下滑7.37%,同比持平,同時1-6月精銅累計進口量為170萬噸,同比仍下滑11%。
現貨方面:據SMM稱,7月21日上海電解銅現貨對當月合約報升水210-升水270元/噸,平水銅成交價40520-40620元/噸。持貨商維穩20日水平報價,但由于交投匱乏,部分進口持貨商開始逐步調降現銅升水以求成交,日內票據貨源開始影響市場報價,中間商投機活躍度下降,下游按需接貨,供應壓力略有增強。外盤方面,LME銅0-3月的現貨較期貨最新貼水22.75美元,較前日擴大1.5美元/噸。
庫存方面:截止7月21日,LME銅庫存較20日減少300噸至339475噸,高于年內庫存均值30.4萬噸,年內高低點為342665-307650噸;同時,截止7月17日,上期所滬銅庫存報109001噸,較上周增加3725噸或3.54%,為14周來首次增加,但仍接近于去年12月19日創下的低點(92829噸).
觀點總結:隔夜滬銅1509合約再度沖高回落至39850元,重新運行于各均線組之下,受中國股市疲軟及6月中國精銅進口量下滑打壓,操作上建議CU1509日內可背靠40400元之下持有空單,第一目標關注39200元。
鐵礦石供應過剩拖累價格的悲劇尚未止演,然生產廠家似乎并不生憂,其依舊埋頭苦于提升產量。日前,必和必拓宣布,其已超額完成2015財年(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鐵礦石產出目標,并稱受益于規模擴產,本財年產量將繼續增長。
在截止6月30日的財年里,必和必拓西澳鐵礦石項目總產量達到創紀錄的2.54億噸,增幅13%,而產出目標為2.5億噸。“在2016財年,生產效率的提高將成為西澳鐵礦石項目產出增長的唯一動力,產量增幅預計為7%,單位成本預計降至每噸16美元。”其首席執行官Andrew Mackenzie表示。
該集團還稱,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會將未來年產量提升至2.9億噸,其在4月份推遲了一港口項目,該項目本預計會到2017年中旬將產量提高至2.90億噸。
另外,必和必拓還稱,其將投資2.4億美元升級西澳大利亞海上鐵礦石設施。這些資金將用來購買6艘拖船幷在黑德蘭港建設一座新的拖輪碼頭,預計2016年第三季度完成建設。
必和必拓鐵礦石業務主管Jimmy Wilson表示,這一項目將保證公司安全的滿足拖運服務需求,有效管理黑德蘭港所有用戶運輸風險。2015財年,必和必拓通過黑德蘭港預計出口創紀錄的2.5億噸鐵礦石。該公司將于周三公布全年運營結果。
然而,面對洪水猛獸般的供應,需求市場卻難求,此令鐵礦石價格哀鳴不已。當前,諸如高盛等大投行均對鐵礦石市場表現悲觀,認為全球供應過剩進入了第二個年頭。其還稱,未來兩個季度,中國鋼鐵廠疲弱需求與不斷攀升的海運鐵礦石相比相形見絀。
高盛在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當地產市場回暖,同時基礎設施已經取代成為最大的鋼材需求大戶,但下半年的改善不足以支撐鐵礦石市場。未來4個季度,鐵礦石將從第三季度的49美元跌至明年第二季度的44美元。
另外,高盛預測未來兩個季度海運供應將持續增加,從而超過中國需求。下一階段市場恢復平衡主要看邊際海運生產商。高盛稱其團隊近期到中國進行調查,幷對、開發商和鋼鐵、礦業和建筑材料領域的生產商進行采訪以衡量行業前景。雖然這些接受調查的人士認為下半年需求將好轉,但不足以支撐市場,因為海運供應增加。
該行預測,澳海運量將從今年的7.64億噸增至明年的7.85億噸,巴西從3.67億噸增至4.11億噸。而全球需求將在今年萎縮1.3%。明年擴大1.1%。
此外,周二,非洲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Kumba Iron Ore Ltd稱上半年利潤下滑61%,同時2006年上市以來首次削減股息。該公司也預測鐵礦石價格仍將承壓。(金理人)
自2011年初以來,大宗商品熊市已經走過了四年多時間。文華商品指數從2011年2月11日觸及的223.94點,到跌至今年7月9日的119.08點,累計跌幅已高達46.83%,很多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跌至成本線附近甚至成本線以下。
大宗商品市場究竟何時見底?業內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大多數分析人士傾向于認為,在中國需求未有實質性改善或替代國需求真正崛起之前,大宗商品熊市仍將持續,預計未來一到兩年仍處于震蕩筑底階段。
證券宏觀研究團隊今年3月底在研報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已經7年過去了,全球經濟可能正在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第一梯隊的美國、英國通過徹底的QE降低、繁榮資產價格和恢復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正在走向可持續復蘇,印度享受著人口和改革紅利,經濟增速回升到2005-2007年水平;第二梯隊的歐洲、日本在經過彷徨之后,政策寬松、低、貶值和結構改革取得邊際效果,經濟已經筑底,并有弱回升跡象;第三梯隊的中國正在通過強改革與寬貨幣的政策組合推動增速換擋和結構調整,預計2015年底-2016年探明中長期底部,中國鏈上的巴西、澳大利亞等經濟體有望隨之筑底。
該研報認為,隨著世界經濟筑底和美元階段性見頂,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正在筑底,過度悲觀的預期有望被修復。從大類資產輪動的角度,大宗商品可能正處在黎明前。
短期來看,分析人士認為,商品市場或許存在階段性底部的可能,但漫長的熊市依然沒有結束的跡象。“增速放緩的勢頭仍在持續,而且在經濟增長新常態下市場很難恢復至前期高速增長的狀態,這將導致需求短期內難以出現恢復性增長。”興證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鄭智偉認為,如果出現供應端減產的現象,則有可能引發市場出現一波報復性的反彈,但未來大宗商品要真正走出這波熊市,仍然要依賴于需求的恢復,他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印度經濟的增長能否彌補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缺口。
而在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看來,未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拐點必然來自于三點:一是大宗商品產業鏈整合進一步完成,之前大宗商品在下游段整合得比較多,現在逐步傳導至上游,這種產業鏈的整合還在繼續;二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蘇真實開始,而這種復蘇也必然需要國內經濟結構的轉變;三是美元指數上漲動能下降,由于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塑平衡,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出現弱勢是正常態勢。
“熊市拐點仍然難于預期。”期貨業專家景川同時告訴記者,從歷史上看,大宗商品底部通常呈現這樣的特征——產業鏈利潤從下游開始壓縮,逐漸向上游偏移,而一旦上游成本難以維持的情況下,商品底部逐漸顯現;商業庫存去庫存化基本完成;過剩產能開啟能力減弱;貨幣流動性充裕,企業開始加杠桿;持續無量下跌之后突然放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