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商品弱勢格局未變 白銀暴跌逾2%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8-26 瀏覽:3411次
周三(8月26日)商品多數反彈,午后部分回落。其中,漲幅方面,膠合板漲4.45%,纖維板漲4.97%,菜籽漲1.90%,豆粕漲1.28%。跌幅方面,雞蛋跌2.68%,白銀跌2.47%,焦煤跌2.43%,黃金、甲醇、橡膠、滬鎳、豆油跌幅亦超1%。
對于此輪長期下跌的底部,多數業內人士均表示不樂觀。
招商期貨宏觀研究員李科表示,“的底部還需要1-2年的時間來觀察,具體要等到經濟企穩、匯率企穩等跡象出現。現在,大宗商品還在一個下行的通道,經濟指標沒有企穩的跡象。”
夏學釗認為,“從第二季度開始,市場出現大宗商品長期底部來臨的觀點。我個人判斷,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中國需求放緩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目前看不到底部的出現。不過,現在很多商品也跌到了十多年前的低點,確實下跌的空間不大,未來兩年三年都會處于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區間,反復震蕩。”
實際上,6月份以來,國內A股市場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宗商品的定價。
上述金融業務總部研究員解釋,今年二季度是A股市場漲幅的最大階段,由此帶來金融業、消費市場的增長。然而隨著6月份股市的大跌,在其他、投資等數據不變的基礎上,國內經濟數據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下滑,形成一個新的底部。
基建、和工業類數據也顯示了仍在下滑。
經濟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基建投資累計為6.5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較前6個月增幅下降0.56個百分點。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同比去年同期下降9.4%。而1-7月份全國汽車產量為151.8萬輛,同比顯著下滑 11.76%。
上述金融業務總部研究員解釋,“雖然今年二季度隨著A股市場的上漲,一線城市的房價開始回暖,但是這些銷量都是在去庫存,房產沒有多少新增投資。基建同樣如此,開工都在下滑。”
不過,李科則表示,“6月份開始,財政資金也有一定的發力,基建也有加碼。大宗商品到4季度會有一個短暫的回穩。”
此外,供給方之間競爭也加快了大宗商品的下滑。夏學釗表示,“國外礦山在成本上比較有優勢,近年來,他們通過大幅增產,繼續打擊鐵礦石價格,迫使一些高成本礦山退出市場。前幾年,國外礦山在國內市場占6到7成,現在達到80%以上。”
“本身處在一個轉型期,很多行業本身產能過剩,現在處于去產能的階段。中國經濟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夏學釗稱。(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受股指大跌等影響,近兩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出現普跌。昨日,滬鎳以4.17%的主力合約跌幅領跌商品。受原油大跌的拖累,PTA主力合約昨日大跌4.04%。此外,棕櫚油、甲醇的主力合約昨日分別下跌3.6%、2.81%。
雖然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在過去一個月中創下多年新低,但市場擔心經濟增速放緩的信號,會導致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進一步下滑。
大宗商品行情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而上周五以來,全球主要股市聯袂大跌,似乎預示著全球經濟陰云籠罩。
巴克萊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轉型引發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增速大幅放緩,是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驅動因素之一,另外兩個驅動因素是產能過剩和美元的長期升值趨勢。
“在國內外股市大跌的背景下,投資者多頭信心不足,市場恐慌情緒加重,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大受打擊。”國信期貨煤焦鋼研究員施雨辰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工業品方面,除了股市大跌對其產生拖累外,其基本面同樣不容樂觀。“大跌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我國需求疲軟,而化工品大跌的主因是原油大跌導致相關產品價格失去支撐。”施雨辰說,以PTA為例,其上游的PX價格大幅下挫,而下游聚酯的產銷持續清淡,PTA廠家庫存較高,現貨價格走低,期價一同下挫。
近日,煤焦鋼礦全線大跌,動力煤、焦煤、焦炭主力合約期價均創出新低。有分析人士認為,近來用電量和發電量數據均負增長,動力煤價格旺季下跌,鐵路貨運量持續下降,8月中國制造業初值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低點,都反映出工業企業開工率降低,生產積極性下降。
考慮到四季度房地產及基建投資開工情況仍不甚樂觀,有分析人士認為,黑色品種終端需求后期依然疲弱,黑色系期貨品種中長期向下趨勢未變。“近月交割行情已近尾聲,‘閱兵限產’的因素也已經被消化,再加上股市大跌的拖累,預計黑色系期貨品種短期與長期趨勢一致向下。”國投中谷期貨煤焦鋼研究員曹穎說。
對于昨日央行降息降準的影響,山西國際電力集團金融事業部總監段燕明認為,這只會在短期內利多大宗商品。“降息降準帶來的流動性恐難有效進入實體企業,這就意味著大宗商品市場的下跌趨勢難以改變。”段燕明說。(來源:期貨日報)
在當前全球大宗商品的弱勢格局下,我們認為,影響當前銅價走勢的利空因素還在,銅價仍有繼續下行的空間。
大宗商品弱勢格局依舊沒有改觀
目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溢出效應仍然給整個商品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從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7月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振蕩向上,而成屋銷售也好于預期,整個房地產市場維持不錯的上升勢頭。同時,就業市場也持續好轉,截至本月初,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已經連續三個月維持在20萬人以上,同時失業率也一直保持在5.3%附近,顯示出勞動力市場也在逐步得到改善。
目前唯一表現較差的是通脹數據,7月季調后增幅僅有0.1%,并且不及此前預期。美國數據好轉只是提振了美元指數走勢,但是并沒有轉化為商品需求的動力,商品市場也很難從美國經濟復蘇中直接獲益。相比之下,中國正在經歷改革的陣痛期,經濟增速放緩也是不爭的事實,對大宗商品需求呈現放緩之勢。大宗商品整體走弱仍是主旋律。
供過于求局面將持續惡化
國內外市場對精銅需求呈現持續萎縮之勢,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給精銅需求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精銅市場供應擴張尚未完結,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向供過于求的方向越走越遠。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7月國內精銅產量為66.3萬噸,盡管較6月環比回落4.55%,但是同比增長4.74%,累計同比增長6.56%。在去年國內冶煉廠大幅擴產將近100萬噸的背景下,產能瓶頸得到極大地緩解,并在12月創下82.3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而2015年或許還將續創新高。
國內精銅供過于求的局面也影響到了銅進口,自4月以來,精煉銅進口呈現較為明顯的回落之勢,顯示出國內對精銅的需求也逐步回落。目前,庫存也重拾升勢,上周五LME全球銅庫存為35.4萬噸,與今年6月底最低時的30.8萬噸增長15%。現貨市場由旺轉淡的過程中,精銅庫存增長在所難免,這也進一步加大了銅價的下行壓力。
技術面來看,銅價下行趨勢還在延續。今年以來,倫銅價格呈現明顯的反N型走勢,在6月跌破120日均線之后,繼續拉大與均線走勢的差距,尚未有反彈的跡象,下行壓力之下,跌破5000美元/噸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宏觀面羸弱、供需嚴重失衡是造成當前銅價走勢疲軟的關鍵原因,并且利空接踵而至,銅價仍有下行空間。我們繼續下調年底銅價預期至4600美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