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商品漲跌互現 滬鎳午后暴漲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7-21 瀏覽:3877次
點擊查看大圖
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漸行漸近,黃金受到重壓急劇下行,大宗商品周一(7月20日)慘遭潰敗并觸及自2002以來最低位。
因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進一步鞏固了美聯儲加息前景,美元隨之走強,投資者不再青睞原材料。較高的削弱了黃金等商品的吸引力,因貴金屬并不像國債和股票那樣可以帶來收益。

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一度下滑高達1.4%,連續下跌5日,為3月以來連續下跌天數之最。黃金期貨創逾5年最低點,而工業金屬、谷物、布倫特原油以及美國天然氣亦因美元指數升至4月13日以來最高位而下跌。
駐孟加拉Phillip Asset Management Co。首席執行官Vattana Vongseenin指出:“美國加息將進一步加強美元,進而導致投資大宗商品、金屬和新興市場資產的資金進一步外流。”
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于紐約當地時間上午10:10下滑1.3%至96.2949,稍早曾一度跌至2002年6月以來最低點96.1913.
隨著原材料價格不斷下跌,大宗商品制造商的股票下挫。由15名成員組成的、包括英美黃金阿散蒂公司(AngloGold Ashanti Ltd.)和紐克雷斯特礦業有限公司(Newcrest Mining Ltd.)在內的彭博情報全球資深黃金估值同行指數重挫8.4%。
從原油、黃金、銅到棉花、糖類等等的一系列原材料價格都正在下跌,凸顯出在美聯儲準備推出將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之際,圍繞大宗商品投資的避險情緒正越來越高漲。
周一,美國原格盤中一度跌破了每桶50美元,這是4月以來的首次。黃金則下跌2.2%,至五年來最低水平。
此次下跌延續了近幾個月以來大宗商品市場跌速加快的頹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和其他投資者中,黃金的空頭頭寸規模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多頭。投資者也削減了原油多頭頭寸,降至3月以來最低水平。
基金數據提供商EPFR Global稱,2015年第二季度,投資者們從大宗商品基金中撤資額達到11億美元左右。
拉動大宗商品走低的因素是,有關美聯儲未來數月將提高借款成本的預期。投資者認為,這將進一步刺激美元升值,給普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構成更大壓力。若美元升值,那麼原材料對于海外投資者而言就會變得更貴;與此同時,加息也會吸引資金涌入收益率高的資產、逃離大宗商品――後者無法為持有者帶來什麼回報率,而且經常需要他們自掏儲存成本。
投資公司Tyche Capital Advisors管理人士查希爾(Tariq Zahir)稱,美元將進一步走高,這無疑是油價面臨的一個重大不利因素。
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影響正在波及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大宗商品生產國的貨幣正在隨出口收入的下降而走低,影響了經濟增就業市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跌向生產成本,在一些情況下甚至低于生產成本,那些開采銅礦和鉆探石油的企業也在承壓,被迫停產或面臨潛在損失。
此外,在美國經濟持續復蘇、歐洲經濟好轉以及全球央行寬松政策的幫助下,和債市走勢強勁,也加劇了大宗商品市場的壓力。
經紀公司L FCStone Inc。的策略師邁爾(Edward Meir)表示,現在的問題是選擇想投資的資產種類,對許多投資者而言,大宗商品不屬于該資產種類。
許多投資者是在上個十年初期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歷史性牛市行情之時進場的,當時美元在走低,許多人擔心全球大宗商品的供應將無法滿足不斷膨脹之人口的需求。如今美元接近12年高位,分析師們稱,在美聯儲加息時,美元可能會進一步升值。
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上周表示,美聯儲正朝著年內加息的方向邁進,前提是當前較快的經濟復蘇步伐能夠持續。
在全球供應充裕的背景下,粗糖價格周一下跌了4.4%,至11.44美分/磅,創2009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今年迄今,巴西貨幣雷亞爾兌美元下跌了17%。巴西企業通過增產來彌補美元銷售額下降的影響。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產糖國。
大宗商品的拋售潮對金價的沖擊尤為嚴重,黃金價格目前較2011年8月份歐元危機之際創下的結算價歷史高點1,888.70美元/盎司下跌了41%。金融危機之際投資者競相回避高風險資產,因而涌向黃金,他們相信動蕩時期黃金比股票或債券更保值。當時,許多投資者認為,政府為應對動蕩所采取的措施可能引發破壞性通脹。
但這種想法并沒有成為現實,最近幾年里持有黃金的投資者遭受了打擊。全球股市飆升之際,從股市賺錢更容易一些,因此基金經理們不愿把資金配置給黃金。
投資者們稱,現在,隨著加息臨近,黃金的前景變得更加黯淡。
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約翰遜(Nicholas Johnson)談道,美聯儲的立場相對緊縮,這在推動美元走強的同時也推高了美國國債收益率,這兩個因素都對金價造成了打壓。約翰遜參與管理的170億美元基金投資了數個大宗商品項目。
他說,如果他們對于美元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預期成真,這或許意味著金價將進一步走低。約翰遜表示,他差不多在一周之前拋售了金價看漲頭寸。
與此同時,加拿大、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央行卻在下調利率,以此應對油價、鐵礦石以及奶制品價格下跌對各自經濟產生的影響。隨之發生的是,由于貸款成本降低以及經濟增長預期值下調,這些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匯率也受到打擊,紛紛降至近六年來的低點。
今年以來,澳元兌美元已累計下跌9.8%,跌至0.7372美元。新西蘭元兌美元今年重挫16%,跌至0.6567美元。同樣是今年,加元兌美元已下跌11%,至1美元兌1.2995加元。
此外,美元兌墨西哥比索周一首次收于16比索上方,該匯率今年迄今已上漲8.6%。墨西哥比索之所以承壓,不僅是因為油價下跌,更是因為投資者擔心美國的加息前景將減弱墨西哥比索的吸引力,從而令其跌勢進一步擴大。(來源:鳳凰網)
7月中上旬,滬膠繼續呈現弱勢回調走勢。其中,滬膠1601合約期價在13000元/噸附近反復振蕩,上漲動力仍顯不足。但由于滬膠期價已經跌至現貨成本線附近,滬膠1509合約甚至在7月9日跌破了進口復合橡膠的成本。因此,筆者預計滬膠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行情。
系統性風險逐漸消退
7月初,由于A股市場出現野蠻下跌,加劇了國內宏觀風險,導致包括滬膠在內的大部分商品價格受挫,滬膠在此期間下跌幅度接近20%。一般而言,在系統性風險下,商品基本面分析失靈會導致商品普遍下跌。目前隨著監管層連續出臺強有力的政策來提振市場信心,市場已經基本企穩,這也對穩定滬膠價格起到重要作用。
筆者對滬膠活躍合約價格與上證指數相關性進行分析,從三年以上的長期數據來看,滬膠與上證指數基本不具有相關性。而近一年以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6日),兩者正相關性大大增強,相關系數上升到0.57;近一個月以來(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7月16日),兩者呈現高度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高達0.87。這表明A股市場下跌對滬膠的影響比較大,只有股市企穩,滬膠才會回歸基本面,屆時才能具備反彈的動能。
天膠現貨套保壓力不大
目前進口3號煙片橡膠成本在1700美元/噸,完稅后價格超過14000元/噸,這個價格即使在滬膠1601合約上拋售也不具有優勢,所以煙片膠套保存在一定的價差風險。此外,現貨中大量使用的復合橡膠價格在11700元/噸,與滬膠1509合約貼水200元/噸左右。但由于不能交割,這種套保存在風險。由此可見,市場對復合橡膠的套保和套利需求較小,使得滬膠壓力較6月明顯減輕。另據了解,目前只有部分國產全乳膠有套保需求,而今年新膠的價格略超過復合橡膠,進行套保也不經濟。
國內天膠減產概率增加
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最新公布的月報顯示,同2014年上半年相比,ANRPC成員國天膠的產量、出口量、進口量、消費量這四項中,只有消費量同比出現增長,其他三項則有所萎縮。這既與天膠價格低迷有關,也受厄爾尼諾現象和放緩的影響。
另外,今年上半年,ANRPC成員國天膠產量同比微降0.7%至504萬噸。其中,越南、柬埔寨天膠產量激增40%左右;泰國、印尼產量小幅下滑;中國天膠產量下降明顯,達到了8.7%。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預計2015年全年天膠產量將增長3.4%,但筆者認為如果天膠價格持續不振,我國今年天膠產量減產的可能性將有所增加。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滬膠整體仍偏弱,但13000元/噸下方已經基本處于生產成本底線。如果后期沒有系統性風險的壓制,滬膠下行空間比較有限。因此,筆者判斷滬膠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行情,操作上如果出現突然急跌行情,多單可輕倉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