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油價亞市尾盤暴跌 化工品遭重挫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7-13 瀏覽:3694次
點擊查看大圖
周一(7月13日)期市商品多數收跌。其中,瀝青跌2.35%,熱卷跌2.68%,滬鎳跌2.42%,滬錫跌1.17%,PTA跌2.35%,焦煤跌1.57%,焦炭跌1.58%;塑料、PVC、聚丙烯、橡膠、鋼材等跌幅超1%。漲幅方面,菜粕漲2.14%。
滬鎳
點擊查看大圖
外盤走勢:上周五倫鎳反彈受阻,呈沖高回落,其中3個月倫鎳收跌1.32%至11320美元/噸,同時今早倫鎳低開運行于11150美元/噸,顯示上方存在較強的拋壓。短期RSI回歸正常區間,顯示反彈動力有所減弱,短期運行區間關注11000-11500美元/噸。
消息方面:據悉,加拿大第一鎳業開始實施暫停Lockerby礦作業計劃,同時近日將公布裁減26人。此前該公司預計2015年含鎳礦石產量料在1270-1350萬磅之間。
現貨方面:7月10日SMM1#電解鎳成交價為85300-86800元/噸,成交均價較9日上漲2850元/噸。日內金川鎳現貨成交較無錫主力合約升水下降至1000元/噸,早盤鎳價大幅上漲,各方拿貨意愿小降,成交一般,主流成交區間為85300-86500元/噸。
庫存方面:截止7月10日,LME鎳庫存減至456390噸,較上周減少696噸或0.15%,該庫存較年內6月4日創下的記錄高點470376噸下滑13986噸或2.97%。同時,截止7月10日,國內港口鎳礦庫存為1673萬噸,較上周減少70萬噸,再創記錄新低,顯示國內持續去庫存化。
觀點總結:上周五夜市滬鎳1509合約振蕩回落至83000元,上周鎳價巨幅波動,滬鎳較周內低點已反彈逾10.3%,因缺乏更多利多提振,期鎳短期面臨回調風險,今日1509合約受早盤倫鎳低開拖累,或跌至82700元附近,建議NI1509于83500元附近布空,止損參考84700元,目標82000元。
瀝青
點擊查看大圖
消息方面:2015年上半年,六安市共完成干線公路項目投資 20.75億元,占年計劃投資47億元的44.1%。
現貨方面:國內市場持平,東北地區報價維持在3000元/噸,持平;華東地區報價3050元/噸,持平;華北地區報價3100元/噸,持平;華南地區報2950元/噸,持平;山東地區報2950元/噸,持平;西北地區報3450元/噸,持平;
倉單庫存:瀝青倉單庫存93920噸,較上一交易日減少1120噸。
觀點總結:因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周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量幾無增長,緩解了對石油鉆探活動加速,可能導致過量新供應流入市場的擔憂,美國原油期貨周五收盤基本持穩。國內瀝青市場需求平穩,年前庫存消化緩慢,短期壓制瀝青期價。但是,瀝青由于前期跌幅過大,目前存在技術性反彈,預計短期瀝青仍將上行。技術上,瀝青1509合約震蕩上行,短線下方將測試2500整數關口附近支撐,上方面臨2600整數關口附近壓力,操作上,2500-2600區間逢低做多,止損20個點;
早該知道,泡沫一捅就破。上海螺紋鋼期貨1510主力合約(簡稱RB1510)不幸遭遇這一幕——2015年7月8日,當時鐘定格在15時00分,RB1510以創上市以來新低的每噸1891元的價格封死在了跌停板上。
從2011年以來,螺紋鋼的價格就像決堤的水庫一樣,狂泄不止,因此“泄洪”的場面也令中國鋼鐵業感覺正常。不過,嚴重的可能還在后頭,隨著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等下游需求可能降至“冰點”,逾11億噸產能和偌大的庫存幾乎壓垮整個行業,“白菜價”的現實令不少鋼企正面臨嚴重虧損與出局的尷尬。
鋼價持續下行
炎炎夏日,鋼材市場卻異常“寒冷”,下游需求進入了極度低迷狀態,鋼鐵業的寒冬似乎還看不到盡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1-5月份同比下降5.1%。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進入峰值區的特征明顯,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已經成為歷史。
與此對應的是,粗鋼產量也在開始下滑。今年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3.4億噸,同比下降1.6%,這是近20年來粗鋼產量首次下降,而去年同期為同比增長2.71%,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國粗鋼產量進入峰值區的標志。
目前,中國人均粗鋼產量已經超過600公斤,按照發達國家粗鋼產量變化趨勢的一般規律推測,中國粗鋼產量達到峰值以后,將在峰值附近波動,一定時期以后呈現下降趨勢。
一國內大型鋼廠負責人表示,“螺紋鋼都跌到1900元/噸了,以前說白菜價,現在鋼材連1元/斤的白菜價都不如。”
這是鋼鐵業面臨的尷尬,近三四年來,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國內市場鋼材價格一路下跌。2014年,從年初的99.14點下跌至年底的83.09點,降幅16.2%。進入2015年,下跌趨勢不但沒有減緩,反而更加劇烈,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點跌到6月末的66.69點,降幅19.7%。
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指數降幅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降幅。鋼材價格指數持續突破有指數記錄以來的低點。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末平均價格與上年末相比,冷軋薄板每噸下降853元,鍍鋅板每噸下降851元,熱軋卷每噸下降704元,螺紋鋼每噸下降595元,高線每噸下降564元。
顯而易見,鋼價的低迷,受傷的是鋼鐵企業。中鋼協7月9日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會員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加劇。1-5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萬億元,同比下降16.9%;實現利稅322.21億元,同比增長1.18%;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為5.28億元,而主營業務虧損164.81億元,增虧103.61億元;虧損企業40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39.6%,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35.99%;虧損企業虧損額149.59億元,同比增長40.45%。
業內人士表示,從2007年以來,由于大宗原料價格大幅度上漲,而鋼材價格的上漲要低于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盈利水平不斷下降。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到的數據顯示,從重點大中型企業利潤情況看,2007年以來銷售收入利潤率逐年下降,2007年至2009年分別為7.26%、3.23%、2.46%。2010年小幅回升至2.91%,仍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6.2%的平均水平。2010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億元,其中實現利潤前20名企業的利潤約占83%左右,寶鋼一家利潤約占26%左右,而大多數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行業盈利水平總體不容樂觀。
鐵礦石“惹的禍”?
現如今,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也下來了。過去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漲,嚴重侵蝕了鋼鐵企業利潤,但如今生產成本下降了,鋼鐵業的利潤更不如前了。
截至7月10日,大連鐵礦石期貨1509主力合約價格報收每噸372元/噸,較2013年底已經下降逾60%。不過,鐵礦石價格的下行可能還尚未停止。
7月4日上午,隨著中國礦運旗下的40萬噸“遠卓海”輪在董家口港區靠泊作業,青島港成為國內首個具備40萬噸散貨船直靠能力的碼頭,這也使中國港口散貨碼頭等級從30萬噸提升至40萬噸。
作為巴西淡水河谷4艘40萬噸超大型礦石船之一,長360米、寬65米的“遠卓海”輪裝載加斯巴粗粉35.1萬噸首次靠泊中國港口。
據青島港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青島港是中國最重要的礦石進口接卸基地,每年鐵礦石接卸量超過1億噸,客戶遍布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等地的100多家鋼鐵企業。
分析人士表示,在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淡水河谷等鐵礦石礦山巨頭并未有減產計劃,甚至表態要增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導致鐵礦石市場遭受更大的供應壓力。
不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近期宣布,受鐵礦石市場價格低迷影響,其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兩座高成本、低品質鐵礦將于7月臨時性停產一個月。
對此,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表示,雖然淡水河谷也宣布了將通過其他礦增產來彌補這部分產能,但至少向我們傳遞出一個信號,即這下大礦也離邊際成本不遠了,鐵礦價格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鋼價、礦價的下跌已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生意社分析師何杭生表示,可以看出,當前國內鋼價的持續下跌已經嚴重拖累了礦石市場的下行;而礦價的下跌,又使得鋼價支撐力度減弱,加劇了鋼價跌勢。如此惡性循環,市場又將在7月形成新的一輪大跌走勢。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營銷管理部王雷也表示,雖然近期穩增長政策密集推出,但供給端和需求端表現都與預期背離,社會庫存與鋼廠庫存雙升,需求極度低迷,市場心態悲觀。目前鋼材價格已接近或打破鋼廠成本線,預計后期檢修減產將逐步增多,供需矛盾有望緩解,但受高溫多雨氣候對施工的影響,下游需求難有起色,預計7月份鋼材價格仍將繼續探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份,全國同比增長11.4%,增速同比回落5.8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回落9.6個百分點;全國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0.3%,增速同比回落4.6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已連續39個月下降,而鋼鐵產品則連續43個月下降,鋼鐵行業觸底回升仍需時日。
“寒冬”熬不得
可以看到,RB1510價格已經刷新上市以來新低,并且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價格還低。鋼鐵業似乎難逃這樣的事實:在當前供需矛盾失衡的局面下,為了現金流,不少鋼廠減產檢修依然猶豫,尤其是國內主要鋼鐵企業集中地河北、江蘇地區的鋼廠高爐開工率依然維持在高位。而最近全國鋼材社會庫存連續出現反彈,市場供應壓力并未出現減緩跡象。
近日,中鋼協會長、鞍鋼集團董事長張廣寧透露,鋼鐵企業之間效益分化加劇,一部分企業在當前最困難的時期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也有一部分企業資金短缺,經營出現嚴重困難,少數企業生存難以為繼,面臨出局的危險。
數據顯示,1-5月份,盈利前10名企業合計盈利123億元,同比增長130%;虧損前10名企業合計虧損116億元,同比增長71%,企業間的差距正迅速拉大。效益越好的企業提質增效力度越大,效益越差的企業提質增效的力度越小。
張廣寧還指出,僅煉鋼生鐵制造成本一項,企業間的差距每噸就高達500-900元;效益好的企業噸鋼盈利超過200元,效益差的企業噸鋼虧損超過1000元;在勞動生產率方面,部分企業年人均產鋼量在1000噸左右,年人均鋼材銷售收入高達三四百萬元,而有些企業年人均產鋼量不足200噸,年人均鋼材銷售收入只有四五十萬元,5-10倍的差距反映出很多問題。效益好的企業,有的是品牌及質量優勢明顯,單品售價可以高于其他企業2000多元,有的是經過長期的改革創新、轉型發展,進入行業困難時期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有的是持續降本增效,取得了全生產要素效益最大化。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全行業處于盈虧邊緣,企業經濟效益分化明顯,部分企業經營風險加大,特別是資金風險更加突出,多數企業還面臨著壓貸、抽貸、限貸等困難,資金鏈異常緊張,因此,防風險首要的就是要保證資金鏈不斷裂。
張廣寧坦言,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來、熬不起,要主動調、主動轉,早調早轉早受益。鋼鐵企業領導不要過多糾結于短期的困難與得失,要認識到結構調整必將伴隨著痛苦的探索和掙扎過程,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際周一(7月13日)亞市盤中下跌逾1.5%,因伊朗的核問題會談接近達成協議,同時希臘與債權人周末未能達成救援協議,加劇了該國退歐的風險,削弱了歐元區的石油需求前景。
周一美原油期貨下跌逾1.5%,最低觸及51.1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近2%,最低觸及57.88美元/桶。
伊朗與六國會談接近于達成核協議,這將導致放松對伊朗制裁,換取對其核計劃的遏制。伊朗可能很快向過剩的國際油市供應原油,加上中國和歐洲需求趨軟,令一些分析師認為原油可能進一步下跌。
歐洲方面,希臘債務危機持續。緊急峰會持續到深夜,政界領導人爭論不已,目前仍然沒有結果。
由于供應仍然過剩以及經濟風險環伺,已有數家銀行表示調降了油價預估。
美銀美林稱,“原油市場數月以來面臨供需均衡的情況很疲弱。現在來自希臘、伊朗及中國的宏觀面風險,讓已是糟糕的宏觀面雪上加霜。”
該行還稱,美國原油價格可能很快就會在2015年第三季跌破我們的每桶50元目標。
德國商業銀行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其今年汽車銷量預估增幅從7%大幅降至3%,這無疑將對汽油需求有破壞性影響,”
德國商業銀行指出,布倫特原油和美國原油有可能分別跌破每桶55和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