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厄爾尼諾預期撼動經濟 農產品期貨遭熱炒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6-05    瀏覽:3947次

       “一個潛在可能性相當大的厄爾尼諾,最有可能出現在2014年第二季度末。”4月15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有關今年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報告。
  報告稱,有三分之二的模型預測結果顯示,厄爾尼諾將于今年夏季爆發,但其強度還不能確定。
  除了世界氣象組織外,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多國的氣象局均認為今年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美國氣候科學資深記者Andrew Freedman亦在評論中提到,2014年不僅僅可能爆發厄爾尼諾,而且其嚴重程度還能夠與歷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抗衡。
  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伍紅雨向記者指出,根據檢測顯示,今年5月份起赤道中東地區已經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但仍需觀察3個月才能確定是否出現厄爾尼諾事件。她表示,目前多家模式預測厄爾尼諾狀態有超過65%的可能性持續到夏季,可能形成一次厄爾尼諾時間,80%的概率在秋末冬初達到峰值。
  雖然厄爾尼諾尚未出現,但其影響力已波及全球,其中觸覺敏銳的游資早已提前布局。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多個期貨的基金凈多單增加明顯,本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價格上漲18.9%,玉米、小麥等雖然有所回落,但仍有8.9%、13%的漲幅。
  廣發期貨分析師劉清力告訴記者,不排除是他們有意借此炒作的可能。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處宣傳與公共事務官員克萊爾·娜莉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能預測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有助于各國提前做好準備,“各國政府能夠向農民、能源部門和其他大用水戶給予適當的建議,減少厄爾尼諾帶來的損失”。
  天氣影響經濟
  今年年初以來,關于2014年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報告頻出,其發生概率和強度不斷被氣候組織和專家上調。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多國的氣象局發布有關報告顯示,厄爾尼諾在今年夏季發生的概率為65%-80%。4月15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新聞公告稱,預測2014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并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年。
  厄爾尼諾大多數始發于5-8月,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主要影響區域是東南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中國。通過改變地區的氣溫和降雨,厄爾尼諾將導致全球糧食生產出現失衡。
  從品種上來看,厄爾尼諾可能導致巴西、印度的蔗糖減產,東南亞的橡膠及棕櫚油減產,澳大利亞的小麥減產。
  資料記載,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四五攝氏度,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上次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時間是2009年。當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近15%,引發了地區性的糧食危機,甚至造成部分國家出現政治動亂。
  事實上,厄爾尼諾對中國造成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限。早前瑞信分析師曾發表報告稱,觀察家們夸大了厄爾尼諾所引發通脹的風險。報告里提到,中國小麥和玉米的進口依賴度均低于3%,國內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而且目前亞洲大米的存貨量很大,而國內宏觀經濟走勢不甚明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CPI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但厄爾尼諾的確推高了部分和金屬的價格,甚至對緩解國內糖業虧損危機產生積極作用。中國糖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賈志忍向記者透露,今年制糖行業虧損預計將突破100億元。
  廣發期貨分析師劉清力告訴記者,國內糖業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是大量進口配額外的糖原料沖擊,但由于厄爾尼諾引起的干旱天氣已對今年巴西甘蔗產區造成顯著沖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糖供應國和出口國,巴西糖業的減產將有利于縮減國內外白糖差價,消化國內庫存。
  期貨遭熱炒
  在氣象學家們提出關于厄爾尼諾的相關報告后,觸覺敏銳的游資瞄準時機瘋狂炒作,與厄爾尼諾相關的和金屬期貨在今年內均大幅走高。
  以有色金屬鎳為例,鎳期貨自今年1月份以來價格大幅飆升,漲幅超過40%。其上漲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最大的礦山鎳生產國印尼從今年初開始禁止出口鐵礦石,另一方面是受厄爾尼諾可能導致的減產預期影響。
  此外,截至發稿時,本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價格上漲18.9%,玉米、小麥等雖然有所回落,但仍有8.9%、13%的漲幅。
  相比國外價格的強勢,國內價格相對較弱,一些品種受拋儲政策以及配額進口的管制,價格波動相對較小。根據記者統計,小麥、大豆、玉米等期貨波動不大,但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價格較今年低位反彈超過10%。
  劉清力向記者指出,游資已經提前布局期貨,這一點在美國大豆期貨上體現較為明顯,隨著國內大量資金涌入,從目前來看大豆價格偏高,有炒作嫌疑。他表示,部分西方國家發布報告認為今年將出現超級厄爾尼諾的可信度不高,因為洋流的運動并不一定有規律,不排除是他們有意借此炒作的可能。
  “2012年的時候美國大豆的價格也一度被炒得很高,但實際上大豆并沒有因為厄爾尼諾出現減產,相反后來有關部門還發出增產的信息。”劉清力說,當時不少中國的投資者覺得上當受騙而感到很氣憤,有部分投資者在美國親自考察后,發現當地的灌溉設施非常完善,根本不存在干旱的情況。
  厄爾尼諾發生的時間點不同,對農業的影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6月至8月是厄爾尼諾最有可能爆發的時間點,這個時間段也是農作物的成長季節,因此厄爾尼諾出現在夏季會造成國內外農作物的收成減少。但如果厄爾尼諾發生在秋季,則意義不大,因為已經進入收割時期,厄爾尼諾的影響趨向減弱。
  劉清力強調,厄爾尼諾所帶來的影響要辯證去看。“一方面太嚴重的干旱會導致作物枯死,影響產量。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水分,作物的含糖量更集中,有利于企業加工生產。”
  發達國家抗災能力更強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全球氣候開始出現異常現象,并伴隨著大范圍、災情嚴重、持續時間長等特點。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種作為海洋與大氣系統重要現象之一的“厄爾尼諾”潮流起著重要作用。
  經過40多年的研究,雖然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提前一年預報厄爾尼諾現象,但其發生的時間點和強度則難以預料。毫無疑問,這對于食品、飼料和金屬制品等行業的生產成本造成很大的波動性。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處宣傳與公共事務官員克萊爾·娜莉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氣象組織正密切關注厄爾尼諾的發展動態,并計劃在近期內再次更新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點和強度數據。
  她表示,過去15年里厄爾尼諾的研究學者數量大大增加,而且世界各地的氣象組織都已經掌握了厄爾尼諾的成因及其對全球各地的影響。“我們能事先預測厄爾尼諾的發生已經被視為一項重大突破。”
  談到世界氣象組織在應對厄爾尼諾中發揮的作用,克萊爾·娜莉絲告訴記者,世界氣象組織不僅向全球提供最新的數據分析,而且還對受厄爾尼諾影響的國家進行區域性的氣候觀察展望。她認為,目前能預測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有助于各國提前做好準備。
  “例如在厄爾尼諾年里,某些國家將遭遇干旱災情,但他們可以制定應急措施限制用水,同時能夠向農民、能源部門和其他大用水戶給予適當的建議。這還使得農民能夠有針對性地種植相應的農作物。”克萊爾·娜莉絲對記者說道。
  而農業和工業技術較為成熟的發達國家,對于厄爾尼諾的抵抗力明顯更強。
  劉清力向記者介紹,美國中部地區雖然長年氣候干旱,但其灌溉設施修建完備,即便厄爾尼諾來襲也不會對農業造成太大傷害。此外,美國農業部對農業生產的指導和監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